他是中国科协“英才计划”优秀学员、全国仅十位的第四届WLF“小科学家”,曾连续两次受邀参加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WLF)。
他小提琴十级,高中曾办摄影展,素描、中国画、“烙画”样样精通。
“小科学家”“英才少年”“宝藏男孩”这个拥有着众多闪亮标签的少年,是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一新生倪嘉舟。
倪嘉舟在线参加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爱上科研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11月初,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举办。倪嘉舟作为第四届WLF“小科学家”,受邀参加了此次论坛,成为我校首位参与该论坛的学生。
受疫情影响,倪嘉舟只能线上参与本次论坛的活动。但这样的“大场面”,倪嘉舟早已现场体验。
作为中国科协“英才计划”的优秀学员,倪嘉舟在高中时就受邀参加了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与世界“最强大脑”对话。
倪嘉舟在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现场。
“与院士、诺贝尔奖得主面对面交流,我也很少感到忐忑或紧张。”回忆起2020年参加论坛时的情形,倪嘉舟依然心潮澎湃。“与2006年诺贝尔奖得主罗杰·科恩伯格教授的面对面交流,让我深刻理解了什么是‘科学家精神’:追求真理、潜心研究、团结协作。”
“通过与优秀前辈的交流,可以让我明白前路到底有多辽阔,也让我更有动力和信心坚持科研这条道路。”
其实,倪嘉舟与科学研究的结缘,可以追溯到五年级参加的“我们爱科学”活动。“通过实验探索新知是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此后,倪嘉舟便爱上了实验室。
倪嘉舟接受央视采访。
高中时,倪嘉舟担任了学校创新实验室负责人、校创新实践基地主理人,以第一作者发表了两篇学术论文。“在实验室泡上好几个小时是常有的事。”倪嘉舟略带歉意地说到,“因为这样,主课学习成绩还曾明显下滑。”
凭借对科研的浓厚兴趣以及“小小成就”,倪嘉舟在高二时入选了教育部、中国科协“英才计划”开展进一步学习。
“许多科研课题的最终目标是回到大众日常生活中。”这是倪嘉舟对科研的理解。2020年初,疫情爆发伊始,物资短缺,含氯消毒剂也供不应求。网上不少化学爱好者提出通过电解食盐水来获得含有相同成分的含氯消毒剂的方法,但这个过程中如果反应条件控制不当,是存在潜在的危险的。这引起了倪嘉舟的研究兴趣。
倪嘉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控制电极的规格、电解的时长、电解电压、原料浓度等因素,大量实验得到了可重复性高的数据组,完成了《电解食盐水制备家用含氯消毒剂的定量研究》这一课题,解决了如何科学、安全自制消毒剂的问题。
“被湖大录取是偶然事件中的必然结果”
“填报四十个平行志愿,能否被录取到湖南大学确实很难确定,但在我的志愿中填报‘湖南大学’,是我非常确定的一件事。”倪嘉舟说,“人生更多的是由幸运和意外组成的。”
倪嘉舟在湖南大学。
这几年,学科交叉愈发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英才计划的学习过程中,倪嘉舟对此也有了自己的理解,“把很多学科放在一起,拆开看可以很多样,合在一起又是一门全新的学科。”
“我未来的发展和研究方向会考虑以学科交叉为主。而计算机科学是实用性与融合性都很强的专业,所以计算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选项。”因此,高中时期沉迷于化学、生物学科的倪嘉舟,在填报志愿时出人意料地将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填报在专业志愿第一位。
“我觉得湖大计算机系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并且有国家超算长沙中心的加持。”说到这儿,倪嘉舟开心地笑起来,“所以我来啦,并且在这里过得很快乐。”
“当下最重要的还是学好专业知识、打好基础,然后再去进行一些多元的探索。“倪嘉舟说到。
“不想当‘书呆子’的文艺青年”
作为一名入选“英才少年”、参加世界顶级科学家论坛的光环少年,倪嘉舟却直言“不想当书呆子”。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在钻研科学实验的时候,把学业成绩做好会更难一些。”倪嘉舟坦言,“我很感谢父母支持自己多方面发展,没有将成功简单概括为好成绩,在成长过程中有很多值得快乐的事情就足够了。”
兴趣与快乐是倪嘉舟做许多事情的动力。学习之外,他还是小提琴考过十级,高中曾办过摄影展,擅长素描、中国画、非物质文化遗产“烙画”,爱听播客的文艺青年。
- 倪嘉舟烙画作品。
- 在大学生园区文化节主题书画作品征集活动中,他把宿舍阳台当成了“工作室”,耗费数日的闲暇创作了一幅以“湖大地标”为主题的烙画;
- 在寝室文化布置中,他用钢管、木板在宿舍自制可拆卸的书架,给自己营造一个精致的学习空间;
- 倪嘉舟在长沙拍摄的星轨作品。
- 在天气晴朗的夜晚,他约上舍友,去宿舍楼栋的天台拍摄星轨,“大家吹着冷风、吃着零食,很开心。”
- 他在年级会担任团总支,热心于各项年级事务;他加入湖南大学交响乐团,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我也不知道未来会到哪儿,但是我充满期待。”倪嘉舟对未来的规划不够具象、但很清晰,“要成为一个自己认可的人。”他始终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习与生活,踏实地走在自己选择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