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12580健康助理_01月10日
2024年1月10日
农历十一月廿九
星期三
我国约有7亿人胃中藏有幽门螺杆菌,它会引发一系列的胃部疾病,70%的胃癌都和幽门螺杆菌有关。那么,什么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后有何症状?关于幽门螺杆菌,有哪些谣言?一起来了解一下。
==精彩导读==
【健康趣碰】
>血糖高易感染幽门螺杆菌
>检测幽门螺杆菌方法多
【掌上问医】
>幽门螺杆菌有哪些传播途径?
>预防幽门螺杆菌建议分餐
【乐活life】
>治疗幽门螺杆菌别忘修复胃黏膜
>必须清除幽门螺杆菌吗?
【生儿育女】
>幽门螺杆菌离孩子并不远
【健康趣碰】
>血糖高易感染幽门螺杆菌
—————-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的细菌,主要定植在胃黏膜,可形成非萎缩性胃炎。如未及时治疗,可导致肠上皮化生或胃黏膜异型增生,增加癌变的风险。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幽门螺杆菌阳性率高达65.9%,显著高于非糖尿病人群。糖尿病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后更易发生消化性溃疡、出血、穿孔等胃部并发症,且接受根除治疗后复发风险也较高。
糖尿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首先,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的环境中,代谢能力较差,会为幽门螺杆菌提供更为适宜的生存环境;其次,血糖控制不佳时,易导致胃肠运动功能紊乱和胃酸分泌减少,有利于幽门螺杆菌定植和繁殖;第三,糖尿病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会导致体内出现慢性炎症,影响胰岛素的分泌,降低C肽水平,增加胰岛素抵抗,使血糖升高且更加难以控制。如此相互影响,会逐步进入恶性循环,加重病情。
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重视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年龄大、病程长、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尤其应定期筛查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以便早诊早治。
>检测幽门螺杆菌方法多
—————-
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吹气法(呼气试验)”格外受到大家的青睐。“吹气法”利用碳的同位素(14C或13C)为标记物标记尿素中的碳原子,而幽门螺杆菌产生的尿素酶会将被标记的尿素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氨气,二氧化碳经血液循环从肺排出体外,通过呼气检测二氧化碳含量便可确定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
不过,吹气法也并非完美。比如14C有放射性,不能用于孕妇及近期准备怀孕的人群和儿童;吹气法结果易受药物、出血症状、其他病原体等的干扰,如患者有胃出血症状会造成“假阴性”结果,而胃中其他产尿素酶病原体的存在则会导致“假阳性”结果,造成误诊漏诊。
而胃镜检查除了可以检测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还可以判断胃内是否出现炎症、溃疡、息肉及肿瘤等情况。因此,吹气法虽然在幽门螺杆菌的检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还是不能取代胃镜检查,两者之间具有互补的关系。有些情况下,除了“吹口气”,还需要再做胃镜检查,才能更好地诊断疾病。
【掌上问医】
>幽门螺杆菌有哪些传播途径?
—————-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广泛存在于人们的胃部,大部分没有明显症状,但长期感染可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等。那么,幽门螺杆菌有哪些传播途径呢?
1、口-口传播。口-口传播是指幽门螺杆菌通过唾液和飞沫从一个感染者传播给另一个人。这种传播方式在家庭成员、密切接触者和亲密伴侣之间较为常见。
2、粪-口传播。粪-口传播是幽门螺杆菌从粪便传播到口腔的途径。这种传播方式通常与食物、水源或环境污染有关。
3、胃-口传播。胃-口传播是指幽门螺杆菌从胃部再次传播到口腔。这种传播方式可能发生在胃内细菌数量较高时,例如在胃酸减少或胃黏膜受损时,细菌逆流到口腔。
>预防幽门螺杆菌建议分餐
—————-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生活中,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饭前、便后勤洗手。由于幽门螺杆菌可以通过口口、粪口进行传染,不洁净的手触碰幽门螺杆菌有可能通过手传染,因此饭前及便前、便后均应该用肥皂将手洗干净。
使用公筷。集体用餐时备好公用的筷子、勺子,分餐到自己的盘或碗里,以免被同桌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传染。
家庭分餐。如果家庭中出现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一定要明确地做好分餐制。还要保证必要的消毒,确保家人不被患者所传染。
此外,如果发现自己可能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一定要前往医院进行检查,一旦感染应该立即进行根除细菌的治疗,避免传染给他人。
【乐活life】
>治疗幽门螺杆菌别忘修复胃黏膜
—————-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个缓慢而持续的过程,它不但会造成患者胃黏膜的持续性损害,还与多种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60%-90%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中可培养出幽门螺杆菌,而几乎所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都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感染会造成患者胃黏膜的持续性损害,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后,虽然能清除患者体内的幽门螺杆菌,但幽门螺杆菌感染造成的损伤已经存在,需要进行针对治疗,避免出现更严重的情况。
因此,在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同时或治疗后,还需要注意幽门螺杆菌感染造成的胃黏膜损伤的恢复治疗,要注意患者胃黏膜的修复及恢复患者的胃肠道菌群平衡,并定期到正规医院随访治疗。
>必须清除幽门螺杆菌吗?
—————-
幽门螺杆菌被认为是慢性胃炎最常见的病因,并证实其与胃腺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原发性胃非霍奇金淋巴瘤等胃恶性疾病密切相关,还与心脑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等多个系统的疾病存在一定相关性。
但是,胃癌是由幽门螺杆菌、环境、饮食、遗传等多方面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并且大约只有1%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会发生胃癌和淋巴瘤,因此幽门螺杆菌感染不等同于胃癌。
我国人口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59%,首先,有消化道溃疡的人,幽门螺杆菌对他们的影响最大,必须通过药物治疗;其次是慢性胃炎且伴有明显的消化不良,吃各种助消化的药物不见效者,或伴有胃黏膜的萎缩糜烂,再有就是家里有胃癌家族史者,或因为胃部的肿瘤已经做了部分切除者,或准备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者,但这部分人根除的必要性都次于消化道溃疡患者。
【生儿育女】
>幽门螺杆菌离孩子并不远
—————-
幽门螺杆菌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在家庭内有明显的聚集现象,父母感染后,其子女的感染机会比其他家庭高得多。
由于儿童自身免疫和防御机制不完善,易受外界致病因子侵袭,因此相对于成年人,更易患幽门螺杆菌感染。50%以上成年人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儿童期获得,一旦感染,很少自然根除。
全世界约一半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其中仅少部分人有临床症状。感染后是否发病与细菌的毒力、个人的体质和环境因素有关,但并不是所有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儿都需要治疗。若患儿有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嗳气、反酸、黑便等消化道症状,或无症状但体检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建议做个胃镜检查明确幽门螺杆菌感染和了解胃黏膜的受损情况。
儿童幽门螺杆菌治疗后易复发,因此要加强预防措施。家庭成员中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应注意饮食卫生,提倡家庭分餐制;全体家庭成员做幽门螺杆菌筛查;避免嚼食物给孩子吃;教育儿童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未洗净的瓜果蔬菜;避免接触猫、狗等宠物,接触后应洗手或消毒;注意口腔卫生,定期更换牙刷。
【温馨提示】感谢您收看本期12580健康助理,下期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版权声明:麓湘随熟栏目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