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12580健康助理_05月06日
2024年5月6日
农历三月廿八
星期一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原因导致心脏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反映了心脏泵血功能存在的障碍。心衰最典型的症状是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心率增快等。出现这些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精彩导读==
【健康聚焦】
>心衰不是老年人“专利”
>慢性心衰如何分期
【名医诊室】
>心衰不可逆,预防很关键
>心衰患者不能老躺着
【健康小妙招】
>一个方法初步判断心衰程度
>心衰病人需注意的生活细节
【食补计】
>心脏不好,喝水要小心
【健康聚焦】
>心衰不是老年人“专利”
—————-
心衰并非老年人的“专利”,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感冒等呼吸道疾病也可成为引发心衰的“罪魁祸首”。
心衰作为各类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期阶段,可由多种病因导致,其发生往往要经历一个过程,一旦发生则治疗逆转的难度很大,因此尤其要留意“苗头性”的危险信号。能使心脏负荷过重、造成心肌损伤的因素都可导致心衰,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心病、心肌炎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均是心衰的高危人群。一些年轻人压力大、过度劳累甚至感冒等,也可能最终发生心衰。
心衰有两种,“急风骤雨”般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会突然发生严重不适。还有很多是慢性心力衰竭,早期可表现为精力和体力下降,比如原来爬楼不费力,现在上两层就“气喘吁吁”,还可能有记忆减退、夜间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专家提醒:一旦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夜间憋气这些典型的心衰症状,应及时就诊。
>慢性心衰如何分期
—————-
心衰是一种慢性病,根据心衰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将其分为4个阶段。
>>A期(心衰风险期)
患者有心衰风险但目前或既往并无心衰症状或体征,也没有心脏病的结构或生物标志物证据。存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已知接触过心脏毒性物质、心肌病家族史阳性或遗传性心肌病等危险因素人群属于这一类。
>>B期(心衰前期)
患者当前或既往无明显心衰症状或体征,但存在结构性心脏病或心功能异常证据,或利钠肽水平升高。患病人群多存在左心室肥厚、无症状的心脏瓣膜病以及以往有心肌梗死史等情况。
>>C期(心衰期)
患者目前或既往存在由于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引起的心衰症状和/或体征。患病人群多存在结构性心脏病伴气短、乏力、运动耐量下降等情况。
>>D期(心衰晚期)
患者在休息时有严重的心衰症状和/或体征,尽管接受了指南指导的管理和治疗(GDMT),但仍反复住院,对GDMT不耐受,需要接受高级治疗,如考虑心脏移植、机械循环支持或姑息治疗。
【名医诊室】
>心衰不可逆,预防很关键
—————-
心脏能够泵出血液满足身体的正常需求,而心衰便是心脏功能出现了故障,导致无法将静脉当中的血液抽回心脏,也无法将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出去,进而使人出现不适感。轻度患者会感到腹胀、乏力,在活动之后出现气短等,重度患者会出现下肢浮肿以及呼吸困难,不能正常平卧。
近年来,心衰病人的数量越来越多,70岁以上人群中,每10个人即有1人患有心衰。心内科常见疾病如冠心病、心律失常、糖尿病、高血压等,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容易导致心衰。患上心衰后,患者常出现喘憋、呼吸困难、全身浮肿、恶心、吃不下饭等症状,并因此反复入院。
专家提醒:心衰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不少人未引起重视,往往一再错过治疗时机,直到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虽然心衰是不可逆的疾病,但如果能在早期及时发现,及早干预治疗,注意用药,就可以降低心衰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心衰患者不能老躺着
—————-
心衰患者往往谨小慎微,不敢运动。专家对此表示:早期心衰时,休息是减少心脏负荷的主要方法,但不强调绝对卧床,重度心衰患者可在床边小坐,以防绝对卧床产生的并发症。对于多数心衰患者来说,只要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不仅可改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还能降低死亡风险。
专家提醒:心衰患者运动前,应先用药物控制病情。有条件的可到医院进行心肺功能检测,以判断机体对运动的反应,决定安全有效的运动水平,并参照医生开具的运动处方进行运动。
正式开始运动前要测脉搏,若每分钟超过100次,则不适合运动。运动前要做至少10分钟伸展、慢走或其他热身活动,以促进血管扩张。一般情况下,每天运动一两次,一次20-30分钟为宜,建议选择在饭后2-3小时或饭前1小时进行。天气炎热时,可选在早晨或晚间进行,冬天宜在有太阳时锻炼。
【健康小妙招】
>一个方法初步判断心衰程度
—————-
心衰时,判断疾病严重程度有一个较为简便的方式,也是近年来国际上一些心脏协会推荐的方法,即根据肺内、双下肢是否有水肿,以及手脚温度,综合判断。
主要标准为:如果手脚是暖的,说明病情较轻;如肺内或下肢出现水肿,被简称为“湿”,说明病情较重。
发生急性心衰后,如果患者的手脚是暖的,下肢没有水肿,属于暖干型,称为1级,危险程度最低。手脚是暖的,但肺内有水,双下肢有水肿,属暖湿型,情况比1级略重,为2级。病情再恶化会进展为3级,发作时患者手脚冰冷,但没有水肿问题,属冷干型。最严重的是冷湿型,患者血管末梢灌注较差,手脚冰冷,且肺内有水或瘀血,双下肢出现水肿,这是最危险的情况,院内死亡率可达到60%以上,尤需警惕。
>心衰病人需注意的生活细节
—————-
当心脏的功能承受不了身体的负荷时,就会出现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要管理好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才有助于疾病康复和正常生活。
1、控制盐量
心衰患者本身没有必须要忌口的东西,但是有些心衰病人合并糖尿病和肾功能不全,则需要少吃高糖高脂食物,还要特别注意控制食盐的摄入。
2、饮水有度
对于轻中度心衰病人,不强调绝对限水,总体原则是“不渴不喝,喝了不渴”就行了。但是对于严重心衰病人,液体摄入量需要限制在每天1.5-2.0升。血钠低于130毫摩尔/升的病人,24小时液体摄入量不能超过2升。
3、规律排便
心衰病人一定要保持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便秘。必要时可考虑使用一些温和的通便药物。
4、睡眠充足
心衰病人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实在睡不着,可考虑服用安眠药。睡眠不好,身体会一直处于兴奋状态,这对于心率、血压的控制非常不利,不利于心衰康复。
【食补计】
>心脏不好,喝水要小心
—————-
前几天,73岁的陈爷爷像往常一样一早出门买菜,回来后因为口渴一口气喝了4大杯水。结果当天下午就出现了腿肿、胸闷的症状,到医院检查后,发现竟是心力衰竭,并出现了肾功能衰竭。
实际上,单纯喝水一般不容易引起心衰,出现陈爷爷这种情况,多是在自身有基础疾病的情况下发生的。比如老年人患有冠心病,得过心梗,或本身有过心肌炎等心肌病病史,还有可能是血压没控制好,或有其他心脏器质性问题。
当患者大量喝水时,会增加血容量(即全身有效循环血量)。血管中的血容量短期内迅速增加,再加上本来心脏就有问题,心肌收缩力不好,就会导致心衰。呼吸困难和水肿是心衰最典型的症状,如果身边有人说“感觉气不够用”,并且还有腿肿,建议及时到医院仔细检查。
对于冠心病患者,如果身体健康,比较合适的水摄入量每天大约在2000-3000毫升,这里面不只包括喝的水,还有每天吃进去的食物以及蔬菜瓜果中的水分。
【温馨提示】感谢您收看本期12580健康助理,下期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版权声明:麓湘随熟栏目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