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阳光总是那么灿烂。我带着一个大箱一个小包,坐101巴士到了深圳罗湖关,排队办理出境手续后,走过罗湖桥,很快就闻到了深圳河明显的臭味。后来我就没有走过这桥了,都是从皇岗口岸和蛇口口岸出入境。回国后在报纸上看到深港正在联合治理深圳河,估计有所改善。走过罗湖桥到了香港入境大厅,感觉有点阴暗,不像大陆的出境大厅宽敞明亮,其装修档次也明显要次。我们国家的对外形象工程历来做得比较好,这感觉在我后来的多次出国中得到了一再验证。通过香港入境处之后,坐地铁。据说香港地铁是世界上极少几个能盈利的地铁。出地铁站之后,转BUS到了位于大屿山赤腊角的香港国际机场,1998年开始运营的香港机场真是不错,该机场连同青马大桥、机场铁路等共耗资约1500亿港元。
为保险起见,我提前去机场的时间比较多,在候机的几个小时中,我随意地在漂亮机场逛来逛去,其实我的心早就飞到了那个神秘的国度。
香港国际机场
西游记,虔诚的唐僧,神秘的天竺国,在我童年占有重要位置的神话故事。唐僧历尽千辛万苦要去的佛教发源地印度,成了我第一次出国的目的地。
我从小就着迷《西游记》,刚识点汉字的时候就开始看连环画,大一点看书,再大点电视剧就出来了。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电视剧就两部——神话电视剧西游记和武打电视剧霍元甲。湖南很重视上学读书,妈妈从小就管我很严,不让我看这种大型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魔力让少年的我无法抵挡。在每周有播放西游记的那几天,我放学之后在路边小店将电视看完之后再回家,回家的路上我再想好理由向妈妈解释为啥回得晚。
唐僧历尽千辛万苦要去的国度,是怎么样的呢?
相对来说,机场是一个让人自律的地方,大家井然有序的候机、登机。国内机场的工作人员一般来说是经过挑选的,长相一般都算不错。香港机场的工作人员年龄稍大,总体来说气质不错,服务很好,让人感觉很舒服,都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我们沟通的时候说着不太熟练的国语,他们内部交流就用粤语。我在深圳呆得比较久,能听懂粤语, 也能流利但不标准的说粤语。
踏上印度航空公司的飞机,找到了我的位置,靠窗的。除非远程飞行,我一直都喜欢坐窗口的位置,喜欢往窗外看看飞机下的景色。可惜当时是晚上的飞机,啥也看不到,这趟航班基本上都是男乘务员,大肚子的阿三。阿三这个概念也是我小时候看连环画的时候,看到上海的租界有阿三得知的。
印航空中先生
下了飞机, 看到印度的international airport真是简陋。
办理入境手续,很顺利。不过到取行礼的时候遇到了麻烦, 不让过,说是部分携带的物品需要申报和补税。和印度检查人员沟通了很久,还是不行,就留待第二天再来。在百多年的英国殖民统治下,很多印度人都能说一口流利的印度味英语,沟通还算方便。另外让我感觉不习惯和惊讶的就是,他们摇头表示同意,点头表示不同意。虽然在出国之前,我已经预研了印度的一些民族习惯,对摇头点头的含义有心理准备,但到身临其境的时候还是非常不习惯,时常觉得忍俊不禁。
出机场后,司机将我拉到ASHOK Country Resort酒店。因为天黑,加上我一直在惦记我的部分行李,沿途就没怎么仔细看景,只是感觉新德里非常大,路上的树很多。酒店还算不错,准四星级的,含早餐。
ASHOK酒店
因为是晚上航班,新德里和北京还有2个半小时的时差,到酒店时将近凌晨,一晚没睡,有点犯困,洗漱之后舒服的躺在床上酝酿睡意。打开电视,没有中文台,基本上都是英文台和印度语台,很多电视台都是印度的歌舞和电影,选定了其中一个比较顺眼的、不知道影片的名字,电影里的演员都是载歌载舞。我小时候就比较熟悉这种印度风格了。<<大篷车>>,大多数70年代出生的都应该不陌生。有人说,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一半的人在看美国好莱坞电影,那么,另一半人则是在看印度“宝莱坞” 电影的歌舞声中熏陶长大的。浪漫、唯美、动人的印度音乐,特点鲜明,器乐独特,历史底蕴厚重,文化特色浓厚。印度是世界上生产电影最多的国家,年产近900部影片,是美国好莱坞的4倍。而在每部电影中一个主题,三个舞蹈,六段插曲的程式化特点,又说明了电影中的印度歌舞场面就是电影成败的关键。舞蹈在印度被认为是神的创造物,既娱神又劝善,它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南亚文化圈,还辐射到东南亚、中国等地区,其古典舞在亚洲的表演艺术中是领头羊。印度的舞蹈,我后来在印度的现实生活中,不断地遇到和感受着。
我给电视调了30分钟自动关机的睡眠模式,看着看着,也不知道啥时候就睡着了。
好困,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