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12580健康助理_12月30日
2024年12月30日
农历十一月三十
星期一
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功能强弱决定了机体盛衰。因此亚健康人群的养生保健中,保护脾胃非常重要,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如何健脾养胃。
==精彩导读==
【健康聚焦】
>养胃清积食,健脾祛湿气
>调理脾胃,记住五个穴位
【名医诊室】
>健脾≠补脾
>吃太多容易饿,可能是脾胃不和
【健康小妙招】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脾胃失调?
>从小腿变化看脾胃问题
【中医面面观】
>健脾祛湿“四神汤”
【健康聚焦】
>养胃清积食,健脾祛湿气
—————-
脾胃总养不好,多半是搞错了脾和胃的调养方法。调养脾胃的第一步,就是先分清自己到底是脾出了问题还是胃出了问题。胃不好,要清积食,靠“养”;脾不好,要祛湿气,靠“健”。
养胃,清积食。胃不好的人,宜吃粳米饭、牛肉、枣等食物;若感觉肚中饥饿,应立即进食,不能忍饥,更不能吃生硬、黏腻的食物,不能暴饮暴食;饭后不可劳心,也不可劳力;三餐后,以热手按摩腹部,然后缓行五六十步,或根据情况增减,以呼吸不感到急迫为宜;走后到床上仰卧,四肢伸展,闭目养神,舌抵上颌,津液自生,分3次咽下。
健脾,祛湿气。中医认为:脾之志则思,思则气结,喜则气散,气散则胃中元气得以舒伸。意思是说,健脾要重视调心。脾不好的人平时应保持心情愉悦,天气晴朗时可多晒太阳。同时,健脾祛湿还要在日常饮食上有所注意。饮食宜清淡,少油腻,少甜食,要以温食为主,不要太寒凉,同时切记不宜过食生冷、油腻食物。
>调理脾胃,记住五个穴位
—————-
调养脾胃是中医的“拿手活”,坚持按揉以下五个穴位,可激发人的经络之气,达到调理脾胃的目的。
1、神阙。以手掌按摩为主,每次5-10分钟,每日2-3次。对脾胃虚弱,不能耐受寒凉的胃部疼痛及便秘、腹泻等患者都有良好疗效,临床上此穴也常用灸法,以达到温中健脾、散寒止泻的作用。
2、中脘。以手掌按摩为主,每次5-10分钟,每日2-3次。对胃痛、恶心、呕吐、泛酸等消化道症状都有良好疗效。此穴也常用灸法。
3、足三里。以拇指揉按为主,每次3-5分钟,每日2-3次。揉按此穴对各种消化系统疾病都有良好疗效,即“肚腹三里留”。
4、合谷。右手掌心放于左手背侧,大拇指来回环揉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穴,左右各50次。不仅可以缓解胃脘疼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同时还能防治晕车。
5、太冲。用拇指揉按,每次3-5分钟,每日2-3次。揉按太冲穴能够促进肝经的气血通畅,恢复肝的疏泄功能,保持气机畅达,对脾胃病伴有情绪抑郁及焦虑的患者有明显疗效。
【名医诊室】
>健脾≠补脾
—————-
谈到健脾,不少人第一反应就是补脾。补脾虽然是健脾的常用方式,但健脾的内涵远大于补脾。
脾主运化,“运”是运转输送;“化”是消化吸收。脾主运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运化精微,即脾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输送至全身的生理功能;二是运化水湿,配合肺、肾、三焦、膀胱等脏腑,维持水液代谢的平衡。
健脾,是指健运脾气的治法。对应治疗的是脾失健运。脾失健运是指因饮食不节、水湿痰饮、情志失调,或疾病日久,损伤脾胃,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失常。脾失健运的常见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腹部胀满、大便溏薄或水湿痰饮、舌苔厚腻。
导致脾失健运的病机有虚有实。虚,多为脾气虚或脾阳虚,无力运化。实,多是水湿痰饮、食滞等有形的病理产物阻滞,妨碍了脾的运化。所以,健脾的方式既可以是补脾,也可以是祛湿、化痰、利水、消食、行气等。
>吃太多容易饿,可能是脾胃不和
—————-
中医认为:胃和脾是一对相为表里的脏腑。胃负责受纳,接受、消化吃进来的食物;脾负责运化水谷,滋养四肢百骸。脾胃不和是脾胃开始出现健康问题的一个警示信号,需要给予足够重视,否则脾胃不和拖久了就变成了脾胃虚弱,会对机体健康造成较大影响。
胃强脾弱是脾胃不和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如果胃口特别好,能吃很多东西,但是一旦超过了脾的运化能力,就会出现胃部胀满不适的症状,这便是胃强脾弱的表现。胃强脾弱的人建议每顿饭只吃七分饱,饭后百步走,就能很好地养护脾胃。
“消谷善饥”则是由于胃阴不足所导致的,患者食欲强,但吃完没多久就感到饥饿,这是胃火大的表现,吃进去的东西很快消化了,但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吸收。脾胃功能弱的儿童常出现这样的问题。
专家提醒:如果稍微吃一点不算刺激的凉菜、油腻食物或烙饼等比较硬的死面主食,就容易胃胀、胃疼、肠鸣,或是胃部受到一点凉气,就会出现胀疼、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那么可能已经有脾胃虚弱的毛病了,在饮食上一定要戒食生冷,细嚼慢咽。
【健康小妙招】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脾胃失调?
—————-
脾胃失调是指脾胃生理功能失常而导致的一种疾病状态。中医有句话叫“脾胃伤则百病由生”,脾胃功能受损后,全身各种疾病都可能会出现。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脾胃失调呢?
1、脾气虚。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证候,整体表现为特别容易累,浑身没劲儿,神态疲惫,少气懒言,与人交谈时前重后轻,就是说话时前面说的清楚,后面没劲儿了,还可能表现为面色萎黄、腹胀等。
2、脾胃虚寒症。脾气虚如果进一步发展会出现寒象,如怕冷、手脚冰凉,吃点凉的东西就拉肚子,自己摸摸肚皮都是凉的,舌体胖大、有齿痕,脉沉细、慢,这些症状都是在气虚的基础上出现的寒象,也叫脾胃虚寒证。
3、胃阴不足症。这种情况下,病人口干舌燥,皮肤干、鼻子干,大便也干,特别爱喝水,医生望诊会发现病人的舌头上没有舌苔,像一面镜子一样,这叫胃阴不足。
4、脾胃湿热症。病人口干舌燥、口黏、还不爱喝水,最典型的症状是舌头上有厚厚的一层舌苔,像刷了一层黄漆似的,这些也都是临床常见的脾胃功能失常的证候。
>从小腿变化看脾胃问题
—————-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主统血、主四肢肌肉,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的正气是否充足,在小腿上往往有直观反映。
小腿变粗,肌肉松软。脾主运化水湿,脾虚水湿不得运化,水湿之邪阻滞经络,下注于四肢,出现四肢水肿,小腿变粗,肌肉松软无力。也有部分病人出现四肢肌肉麻木,影响生活质量。
小腿柔软,酸困无力。脾主四肢肌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气血生化乏源,导致气血亏虚,不能濡养下肢肌肉,最终出现小腿柔软、酸困无力。
小腿冰凉不适。出现这种情况提示脾阳亏虚,脾阳虚不能温煦四肢肌肉,所以出现小腿温度低,严重者还会出现全身怕冷的表现。
小腿僵硬、疼痛。这种情况也和脾气亏虚有关,中医五行讲脾属土,土克水,脾虚日久病及肾水,出现脾肾阳虚,如果遇到天气寒冷,或感受寒邪,寒凝络痹,就会出现小腿僵硬、疼痛的情况。日久会导致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
【中医面面观】
>健脾祛湿“四神汤”
—————-
想要健脾祛湿,养心安神,不妨试试中医著名的健脾祛湿食疗方“四神汤”。
“四神汤”中的“四神”是指山药、莲子、茯苓、芡实(或薏仁),四种食材的比例是1:1:1:1,约每味15克。将所有食材洗净,浸泡约2小时左右,先大火烧开,再小火煮40分钟左右即成。
“四神汤”以甘平为主,甘能治水,故可健脾和胃。其中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莲子补脾止泻、止带,益肾涩精,养心安神。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芡实益肾固精,补脾止泻(薏仁清热利水)。四药合用可达到祛湿清热、健脾养胃、美白护肤、补益心肺、调肝固肾的作用。
“四神汤”药材含有大量淀粉,单独炖煮口感较涩,适合添加蛋白质增加润滑感。荤食者除了可用肚(肠)搭配“四神”,还可加排骨等,而素食者,可加豆制品一起煮粥或炖汤。
【温馨提示】感谢您收看本期12580健康助理,下期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版权声明:麓湘随熟栏目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删除。